足球比分,即时比分

图片
当前位置:
  • 媒体报道
  • 文字:
    保护视力色:
    【甬派】二十余载建设,境外引水重塑慈溪美丽山河
  • 来源:甬派、慈溪市水利局
  • 时间:2022-04-24 14:46:36
  • 阅读:
  • 杭州湾畔,慈溪以水为名、依水而兴、因水而美。

    这几天,浙东引水经余姚四塘闸、七塘闸进入慈溪境内,流经三塘横河和八塘横江,汇入中心城区河道。源源不断的境外水流,极大改善了城市江河水质,而在人们肉眼无法触及的地下,还有更多宛如长虹般的输水管道蜿蜒向前。它们穿过山岭、流过河道、越过马路,汇聚一路流入“母慈子孝,东海之滨”的慈溪,滋润了一方土地,也润泽了桥城百万市民的心田。


    筑就“长虹”,源头活水四方来

    四月,正是播种绿色希望的时节。行进在三北大地,水清岸绿,河畅景美,一道道令人陶醉的风光映入眼帘。然而,这里并非一直风光无限,20年前的慈溪,却是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城市。

    慈溪水资源先天条件不足,人均水资源量仅为495立方米,是全省的三分之一、全国的四分之一,历来为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地区。随着对外开放和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,水资源的匮乏给人们生活、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等造成了无形的制约。为破解水资源紧缺瓶颈,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,慈溪通过大战略实施引水,一项项境外引水工程相继实施。

    在跨入2000年的前一年,总投资1.30亿元的余姚梁辉水库引水工程开工,历经658天的建设,于2001年7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,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慈溪的供用水紧张矛盾。

    2007年9月3日,省内首个跨地区引水工程——汤浦水库引水工程正式通水。甘甜的汤浦水穿越100多条大江小河和道路,一路奔涌流入慈溪境内,让慈溪人民喝上了优质水,解了百万人口之城的燃眉之“渴”。

    2005年10月,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开工建设,拉开了浙东引水工程的建设大幕。自2013年全线通水,2014年6月实现常态化运行后,该项目引水天数和引水量逐年增加,至2021年,累计引水25.56亿立方。

    安得五彩虹,驾天作长桥。20多年间,慈溪先后实施了余姚梁辉水库引水、下姚江应急引水、绍兴汤浦水库引水、浙东引水等众多境外引水工程,结束了慈溪平原河网无外来水源补充的历史。


    绿水更美,金山银山书传奇

    以水定城、以水定地、以水定人、以水定产。四方活水,穿山跨河越江,一路流入慈溪,极大缓解了慈溪水资源匮乏的窘境,也推动慈溪走上集聚发展、绿色发展之路,让“绿水青山”逐步转化“金山银山”。

    境外引水工程实施后,慈溪人口迅速集聚。特别是汤浦水库引水工程和浙东引水工程实施后,全市外来人口数据快速增长。根据慈溪市新市民服务中心数据显示,2008年1月,全市流动人口总数为735113人,到2013年12月份,达到889514人。截至今年3月1日,全市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已达948341人。去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布后,慈溪在浙江十年人口增量“五强县(市)”中位列第二,为宁波县级市人口第一。至2021年底,全市总人口已达185.86万,创下历史新高。

    水利兴,则仓廪实、农业稳。2010年,上海人张正家来到慈溪现代农业开发区创业“掘金”,并将2万余亩海涂盐碱地变成了种稻良田。然而,2013年夏季高温,等着水稻拔尖的海涂遭遇了水荒。但也正是在这年夏季,浙东引水工程启动应急引水,历时26天,引水量达8669万立方米。当潺潺流水流入慈溪,流入这万亩稻田,也让张正家的心久旱逢甘露。借助这些水资源,这些年,张正家已在水稻田里搞起稻鱼共养,水田套养鲫鱼、河蟹、河虾等经济水产,不仅生态水稻卖出高价钱,稻田鱼虾蟹市场也供不应求。

    汩汩活水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更稳定安全优质的水资源保障,使河流像金融一样成为城市经济的血液。2020年,慈溪首次迈上两千亿GDP台阶,成为2021年全国百强县榜单中浙江首个、全国第六个该量级县(市)。人口的集聚,产业的发展,加上近年来在“高铁时代”“前湾时代”和“长三角一体化时代”的重要历史机遇下,作为“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”“全国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县(市)”“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”的慈溪,经济增长速度及总量始终走在全省前列。


    枕河而眠,青山秀水美家园

    梁辉水库引水、下姚江应急引水、绍兴汤浦水库引水、浙东引水等四大引水工程,直接投资超过18亿元,每年可外引水资源总量3.78亿立方。源源不断的境外引水,不但改变了慈溪水资源的时空格局,也让沿线水质得到大幅度提升。

    大塘河,是慈溪的“母亲河”。今天站在桥上远眺,尽收眼底的都是她的美丽身影:两岸绿树护江,水面波光粼粼。然而,上世纪九十年代,母亲河也曾因污染严重而“憔悴”不堪。随着浙东引水工程通水,慈溪投入巨资拓宽大塘河,并与漾山路江打通。自2014年始,清澈的境外水持续汇入,使大塘河水质逐年改善,至2018年已从劣V类水提升到了Ⅳ类水。

    借境外引水进行清水环通,能有效解决慈溪河道一潭死水的问题,使之重焕新生。据浙东引水工程沿线上的水质水量监测站数据显示,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常态化运营以后,不间断的引水使慈溪大江小河水体流动加快,沿线河网水质都得到提升,全市劣五类水被消灭,黑臭河现象也得到缓解。像慈溪北郊的潮塘横江和四灶浦交汇处,原也是黑臭一片。浙东引水之后,慈溪在该处打造了一片17万平方米的开阔水域,取名“明月湖”。如今,走在明月湖畔,水面白鹭嬉戏,湖心音乐喷泉,环湖矗立的一幢幢地标性建筑,无不彰显“新城”的巨大魅力。

    今天,慈溪市不少江河都如明月湖般水流清清,枕河而眠的人们为能生活在这里而骄傲,而慈溪追寻“青山秀水美家园”的步伐还在继续迈进。

    这些年,慈溪“五水共治”蓬勃开展、成效显著。“可以说,没有境外引水,慈溪黑臭河治理、剿灭劣五类水难以全面实现,也不可能摘得全省治水的最高奖项大禹鼎,更不可能让全市水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。”慈溪市水治办相关负责人说。


    旱涝无虞,水安慈溪筑梦圆

    三北大地,水多水少、皆是危机。尤其是2003年,五十年一遇的干旱,使慈溪水资源脆弱现状暴露无遗。现如今,浙东引水工程已初步实现按需引水、梯级调度,并且旱时能储蓄水量,涝时可加快排水,充分保障了生活、生产、生态用水的均衡性发展。

    浙东引水自2014年基本实现常态化后,年均引水量达2.96亿方,对全市防洪水、排涝水、治污水、保供水都有明显促进作用。尤其是台风来临之前,有了充足的境外水资源作保障,大大增加了慈溪河道、水库的预排预泄空间。

    去年,面对挟风带雨、气势汹汹的“烟花”,慈溪借数字水利在台风来临前对全市沿山水库、平原河道、出海海闸全面开展预泄、排涝。短短几天,全市河网累计排水1.6亿立方米,各河区河道水位普遍降低70cm,成为有水文记录以来预排力度最大的一次。同时,全市69座重点小型水库的水全部放空,共排放水量685万方。由于“预排早,力度大、措施严”,此次“智”战台风取得全面胜利,全市农田受灾情况大大改观,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得以保障。

    “通水几年间,境外引水工程无论是在提升地区水资源保障能力、改善引水沿线河网水环境方面,还是在抵御洪涝干旱灾害方面,无一不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”慈溪市水利局党委书记、局长王明杰表示,境外引水尤其是浙东引水给慈溪人民带来了巨大福祉,饮水思源,衷心感谢当时的决策者和广大水利工程建设者,让境外引水这张庞大的水网,在改变慈溪水资源配置格局的同时,也给慈溪创造了巨大的财富,让慈溪人民拥有了更加美丽的幸福家园。